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如果说眼睛近视犹如是上帝关上了一扇窗户,那么,角膜屈光手术是打开窗户的钥匙,而白继教授就是最擅长使用这把钥匙的人之一。从1997年开始做角膜屈光手术,到目前为止,他已经让10万近视患者擦亮“窗户”, 白教授不仅是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,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,国家教育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等,在国际、国内都赢得了不少殊荣。对于这些医学成就,白继坦言,要感谢让他受益终生的3位恩师。
白继
教授、主任医师
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
全国角膜屈光手术专家组成员
中国名医百行榜名医
全国全飞秒激光手术专家协作组专家
中国视觉质量联盟专家组专家
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
兼任重庆市主任委员
西部视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
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
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副院长
白继眼科工作室发起人
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屈光专科学科带头人
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近视手术首席手术专家
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多个专科杂志编委
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
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
国家教育教学大奖赛一等奖
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优质课程奖
中国人民解放军育才银奖等。
擅长各类近视、远视、散光以及老视手术,特别擅长全飞秒(SMILE)手术、飞秒LASIK手术、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,以及各类屈光手术疑难并发症的处理,现已完成各类屈光手术10万例,同时在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并在国内外相关会议上完成了大量的学术交流。
把医学成就归根为3位恩师教诲
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老师,但总有那么几位,即使岁月变迁,仍萦绕心头,每当想起,总心生感念。“在我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,3位老师的影响让我终生受益。”谈及从医之路,白教授深情回忆起了影响他一生的3位恩师。
第一位恩师是白教授的父亲,让他走上医学之路。“父亲是一名军队干部,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告诫我‘遇事要多动脑筋,善于思考’。”白教授说,父亲的教诲让他深受影响,以至于后来看到路旁修拖拉机,他都会好奇的凑上去观察很久。1977年,在部队当兵的白继教授在父亲的指导下,开始学医。
第二位恩师是王正国院士。1991年,白继教授正在攻读研究生,课题是眼部冲击伤的研究。“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时,王正国老师问我,这几年的学习都有什么收获?”白继教授回忆到,他当时脱口而出:“我系统性地掌握了眼部组织冲击损伤发生、发展、转归、防治等知识”。看到老师不满意他的答案,又说“学习期间我对眼部外伤有了较全面的认识”。可老师仍摇头,直到第三次他说:“我对如何发现、思考和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有了较系统的认识”,王正国老师才点头以示赞许。
短短几分钟的问与答,启发了白继教授对“如何做一名优秀医师”的思考。医师认识疾病的过程,不同于学生时代从书本学习知识的过程,每一种疾病都有其自身特点,即使同一种疾病都可能以多种“面目”出现,疾病绝对不会主动告诉你关于它的答案,而需要医师自己分析,自己找出答案,尤其对于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复杂情况,对待它就应该像对待一个科学问题一样,要培养自己更强大的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第三位让白继教授受益终生的恩师是吴阶平教授。“我在北京工作时曾听过吴教授的课,他在课上说,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师需要具备三个要素:一是要长出一双能够随时发现问题的慧眼,二是要培养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脑袋,三是要练就一双巧于解决问题的双手。”白教授说,临床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问题出现,只有擦亮双眼,勤于思考,才能发现问题,总结规律,然后付诸行动,以扎实的手术基本功解决问题,提升能力,实现创新。
让屈光手术失败患者重见光明
“角膜屈光手术在当今作为主流的屈光不正矫正方法,发展迅猛。”白教授说,现在的屈光手术要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个体化差异,治疗时给予个性化的矫正方案,才能真正帮助患者提高视觉质量。
患者小赵(化名)是成都一家公司的总会计师,曾在一家医院做了角膜屈光手术,术中出现角膜瓣并发症导致双眼手术失败,以至于两只眼睛远近都看不清。作为一名总会计师,双眼看不清对他来讲不仅仅意味着将失去一份职业,更可能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,濒临绝望的小赵曾一度患上抑郁症想要跳楼自杀。庆幸的是,通过朋友的介绍,他来到重庆找到了白教授。
通过一系列检查,白教授明确了小赵的病情,解释道:“理想的角膜形态是规则的,你之前的角膜手术不但没有完成近视治疗,反而把角膜切得不规则,这才导致你越发看不清,只有再次将你的角膜变规则才能让你恢复视力。”听了白教授的话,小赵激动得一把抓住他的手说:“您一定要帮帮我!”
第二次角膜屈光手术相对于第一次,肯定手术难度更大,但手术经验丰富的白教授评估了手术风险,为小赵制订了个性化的手术矫正方案。手术很成功,术后小赵双眼视力达到较好的裸眼视力,又能迎刃有余地应对工作了。
若你是我闺女,我会制订这种手术方案
“一个人患疾病的时候,生理性疾病只占3分,有7分是心理因素。”白继教授说,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,不仅要把患者的生理疾病治愈,还要把患者的心理疾病梳导好,给患者带来附加值。
21岁的小张是一名大学毕业生,双眼近视700多度。在与白教授交流手术方案过程中,小张一直有些担心。了解到小张的疑惑后,白教授耐心地解释:“姑娘,关于手术我跟你讲太多医学上的知识,你可能也很难理解,但我说一句话你或许就能明白:如果你是我的闺女,我就会给她做这样的手术方案。”白教授的真诚与亲切打动了小张,欣然接受了白教授给出的治疗方案。术后,小张双眼恢复到很好的裸眼视力。
“相识以诚,相见如亲,把患者当亲人一样。”白教授说,这也是他这几十年来的行医指南,要让患者感受到来医院不是看病,而是体验一次真正的医疗服务。
“上帝只给了我们每一个病人一双眼睛,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”,不能为了多做手术,把病人的手术当成一个“批发”项目去完成,不做“直通车”、不做“流水线”,白教授的要求是亲自过问每一个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、参与每一个患者的手术设计、亲自完成每一台手术,并把握每一个患者的术后恢复。四个“亲临”去完成每一个“精品”,这就是他的追求。
关心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履行医生的责任
“在重庆市中小学我亲自完成的青少年近视健康教育课程就有上百场,我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多学校的名誉校长,应该讲我们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,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,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多,近视防控工作应该放在首要位置。”采访中,白教授无不忧虑地说,我们现在应当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。青少年近视不仅仅只是医生的责任,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,需要社会组织的联动来防控青少年近视,从政府、社区、学校等各个方面做好近视防控工作。
在谈到未来工作计划时,白教授指出,要打造一个跟国际接轨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眼科医疗中心为蓝本,通过蓝本的影响,促进国内医疗服务的提升,让病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,同时享受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。
文章来源:健康人报2019年3月14日 NO . 1151 医者仁心A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