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许多盲人来说,光明是一种无奈等待,而赵敏就是帮助盲人寻找光明的那个人。作为重庆市最著名的眼科专家之一,他不仅仅亲手帮助2000多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,还推动建立了重庆市眼库,缓解了角膜来源的难题;为了解决川渝两地角膜供需平衡的问题,他牵头筹建了川渝眼库联盟,让更多的盲人看到光明,推动了川渝地区角膜移植手术的发展。
赵敏
教授、主任医师、研究生导师
国内著名角膜病专家
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、重庆市眼库主任
现任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院长
川渝眼库联盟理事长
重庆市视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
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
重庆市眼科医师协会角膜病学组组长
亚洲干眼学会中国分会委员
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委员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
从事眼科临床、科研、教学工作30余年
临床专业特长:角膜眼表疾病方面的诊治,特别是在感染性角膜病、重度干眼、角膜移植、羊膜移植、眼表重建、眼外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是该领域的知名专家。
决定把毕生的医术、心得传承下去
谈及从医,赵敏笑称这是上天冥冥之中注定的,为了锻造他坚韧不拔的性格,先让他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。1975年,从重庆清华中学高中毕业的赵敏,在李家沱某建筑工地做了一年多的泥土工、电工。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,他考入原华西医科大学。
大学毕业后,赵敏被分配到重医附一院眼科工作。1984年,他作为最年轻的医生,参加了四川省援藏医疗队,在西藏昌都地区工作了2年。初为眼科医生时,白内障、视网膜疾病、青光眼等学科都要钻研了解。但到了副主任医师,需要在某一个亚专业上有更深的研究,1995年,赵敏进入堪称当时全国第一的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学习。在那里,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——当时中国最有名的角膜病专家陈家祺教授。
“陈教授是我们的楷模。”耳顺之年的赵敏说这句话时,眼中充满了感激。他说,跟着陈教授学习后,他不仅医术得到了提升,诊治理念,对待病人的方式,对待职业的执着态度等,都受到了正面的影响。所以,现在他希望把这些理念传承下去,希望去影响更多的青年医生。
赵敏回忆,跟着导师陈教授学习时,每当看着那些因角膜病致盲的病人,只有排队等候眼角膜的移植,而没有其他有效办法医治时,他非常痛心,也很无奈,下定决心要好好跟随导师学习角膜移植手术和角膜病的诊治。
花20年推动重庆市角膜移植的发展
为了给致盲的病人带去光明,赵敏从广州回到重庆后,便有了筹建眼库的想法,并到处奔走。虽然筹建工作几经波折,值得庆幸的是,1999年3月,重庆市眼库终于正式成立。谈到为之付出半生心血,如同他亲手养大的孩子一般的眼库,赵敏满脸自豪。
眼库成立后,赵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签订“志愿捐献眼角膜”同意书,成为重庆市眼库捐献册上的第一人。不过那时市民无偿捐献角膜的意识淡漠,甚至有的人会抵制。为此,赵敏和同事、志愿者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,发放传单,到社区去宣讲等等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年5月27日,对赵敏而言是一个铭记在心的日子。“那天,我们迎来了重庆市首例眼角膜捐献,捐献者是因患肺癌去世的72岁的何海清老先生。”赵敏说,从这天开始,重庆市眼角膜捐献事业如同种子破土,逐渐发芽、长大……
2000年,赵敏到当时全美最大的眼库:美国佛罗里达lions眼库学习,深深感受到美国眼库的发展与我们有巨大的差距。回国后,他花了大量时间做眼库的规章制度、角膜捐献程序等工作。他还代表重医附一院,同北京同仁医院、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共同起草了中国眼库管理的标准性文件《眼库管理》,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眼库管理的标准性文件。据了解,目前全国的70几家眼库,绝大多数是参照这个标准建立的。现在赵敏又参加了《眼库管理》第二版的修订工作。
目前我国角膜病盲累计有至少约300万人,每年新增10-20万的角膜病盲,而现在我国的眼角膜移植量仅1万例左右,难以实现供需平衡。2016年,赵敏发起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区域性跨省际的眼库联盟组织——川渝眼库联盟,搭建供体资源的共享平台,开展眼库及角膜病学术交流、技术培训等。
碰到疑难杂症业内医生都推荐病人找他
据不完全统计,多年以来,赵敏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病人有两千多人,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,下至襁褓中的孩童。而且,现在重庆比较严重的角膜病患者,甚至云、贵、川、陕、新、甘、青、湘等地的患者,都会被当地医生推荐来找他诊治。
50多岁的刘女士是一位在赵敏这治疗了4年多的干眼症患者。当初,她因怕光、眼疼、眼睛有异物感等症状在很多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症,但各种治疗后效果都不明显,而且视力越来越糟。庆幸有医生给快要绝望的刘女士推荐了赵敏。
“她来时视力只有0.1,角膜都快穿孔,如果再晚点,眼睛都保不住。”赵敏清楚记得刘女士当时的病情。经过检查,赵敏发现刘女士的干眼症不同于寻常,是由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引起,必须综合治疗。一个星期后,刘女士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,两周后视力明显好转。因这种干眼症还需继续治疗,刘女士对赵敏说“您到哪儿,我就跟到哪儿,我只找您治。”去年,康复了的刘女士,让在书法届小有名气的丈夫题了“大医精诚”的牌匾送给赵敏教授。
因角膜病需要长期治疗,病人对医生的依赖性比较强,去年赵敏从重庆市眼库退休后,他的很多病人四处寻他,据了解,有病人在主城找了四家医院,直到找到他才接受治疗。
两月前,9个月大的星星(化名)眼睛莫名出现白膜,不管怎么哭都没有眼泪,在多家医院都没检查出病因,后来辗转找到赵敏。经过反复询问病史,了解到星星之前出现过腹泻伴发烧,赵敏立即想到可能是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角膜软化症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会发展为角膜穿孔甚至失明。
经抽血检验,证明一切正如赵敏所料。通过对症治疗,现在,星星已能哭出眼泪了,保住了双眼,右眼恢复视力。
“如果医生能有丰富的诊治经验,病情就不会延误。”赵敏说,医生不仅要医德好、医术好,还要不断总结、学习。
如今,作为重庆市视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、亚洲干眼学会中国分会委员,赵敏也非常重视青少年近视,以及常见的干眼症等角膜眼表疾病的临床研究。“人的一生不能只成为专注一件事的匠人,还应多角度、多方向发展。”赵敏说,不管是哪个领域,都是为了许患者一片光明。
文章来源:健康人报2019年1月3日 NO . 1142 医者仁心A04